来源:唐山人才网
作者:xinxi02
浏览:3515
时间:2020/11/25 13:05:41
孟红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恩格斯所著《共产党宣言》的正式发表。这一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的、关于共产主义的首个纲领性文献,完整、系统、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是共产主义信仰者和广大进步人士的行动指南,堪称历史进步的伟大旗帜。陈望道译著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秘密刊印并向全国传播,为创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理论指导,教育和引导了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和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毛泽东:《共产党宣言》使其终生树起马克思主义信仰
1918年8月,毛泽东经人介绍到北大图书馆做助理员,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19年12月,为领导湖南社会各界驱逐军阀张继尧的斗争,他第二次来京,使他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1920年1月4日,毛泽东的老师黎锦熙来看他时,发现他办公桌上放着《国民》杂志,这本杂志载有《共产党宣言》的前半部分,他为《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精神所震撼,推荐黎锦熙也读一读。
1920年5月,毛泽东第二次到上海找陈独秀,此时,陈独秀正为筹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忙碌着,并在校阅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译稿,随即将清样送给他详阅。他回忆说:“我第二次到上海去的时候,曾经和陈独秀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陈独秀表明自己信仰的那些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6年,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在陕北谈话期间在回顾自己的思想转变情况时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以及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
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终生酷爱读书的毛泽东在一生中读的遍数最多、读的最熟、读的时间最长的一本书,就是《共产党宣言》。自接触这本书后他就爱不释手,以后经常津津有味地阅读,书中的许多精辟论断他几乎背下来。1939年底,他在延安时对一位进马列学院学习的同志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所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被翻阅过多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读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还可以从中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在各种理论观点的争论和批判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认识。”后来的几十年里,他自己说仍然“每年都把《共产党宣言》读几遍”。
毛泽东不仅研读《共产党宣言》中文版,而且对英文版也颇感兴趣。1954年秋,已经61岁的毛泽东竟然开始学起英语,据他当年的秘书林克回忆说:“从1954年秋天起,毛主席重新开始学英语。毛主席想学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英文本,第一本选的就是《共产党宣言》。”这本书的文字比较艰深,而且生字比较多,学起来当然有不少困难,但他从《共产党宣言》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全部都密密麻麻地标注得很整齐、很仔细。这部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一直陪伴他到晚年。毛泽东每读一遍,就补注一次。毛泽东说:“我活一天就要学习一天,尽可能多学一点,不然,见马克思的时候怎么办?”
毛泽东不仅自己读《共产党宣言》,还号召全党也来读,在革命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全党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活动时,他均将《共产党宣言》列入其中。如,在筹划指挥三大战役取得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后,1949年3月,党中央在西柏坡举行七届二中全会。为更有效提高全党的政治理论水平,党中央重新编审了一套干部必读书目,由毛泽东审批送交七届二中全会。这套“干部必读”共计12种,它们是:《共产党宣言》《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论列宁主义基础》《联共(布)党史》《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建设》《列宁斯大林论中国》《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
朱德:做好这个工作有世界意义
朱德在青年时代通过阅读《新青年》等进步报刊,接触了共产主义新思潮。1922年,已36岁的朱德千里迢迢前往马克思、恩格斯的故乡追求真理。
在德国,朱德很快就找到了革命的组织,并立即加入了在柏林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当时他将主要的工作和精力放在了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上,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著作。1925年他根据中共旅莫斯科支部的安排,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系统学习了辩证唯物论和政治经济学,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他在讲述这段经历时说:“经过许多艰难困苦,我终于找到了一条道路,只有这条唯一的道路,才能使中国走到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才能最后实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这条道路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路。”
1926年7月,朱德重返祖国,毅然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此后,无论革命形势多么危急,他都对《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勤学不辍,在艰苦的长征路上,在太行山的密林里,在延安的窑洞中,都留下了他刻苦学习的身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担负着繁重的领导工作,但对学习他丝毫不放松,反而更如饥似渴地读书。在1967年前后,他再次认真通读了《共产党宣言》等32本马列著作,其中大部分篇目都读了两遍,并且写了许多读书笔记。
1976年5月18日,朱德收到中央党校顾问成仿吾送来的《共产党宣言》新译本后,十分高兴。第二天,他就对照旧译本仔细研读了一遍,随后还决定亲自登门去看望成仿吾。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您老人家年纪这么大了,还是把他接来谈谈吧。”朱德说:“为什么要让人家来看我呢?他的年纪和我差不多,还是我去看他吧!”5月21日,90高龄的朱德到中央党校拜访成仿吾,对其工作表示感谢和鼓励。交谈中,他谈了忠实原著翻译和学习《共产党宣言》等马列经典著作的重要性,称赞成仿吾做了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新译本通俗易懂,可以一口气读下来,他再三强调有了好译本才能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最后意味深长地说:“做好这个工作有世界意义。”
周恩来:长征时把《共产党宣言》当作“贴身伙伴”
1936年,周恩来在与斯诺的谈话中曾回忆说,在赴法国之前,他便读过《共产党宣言》,在思想上信念上都深受触动。
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身兼党政军要职的周恩来,在运筹帷幄之余,总是挤出时间来研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后来不论在什么地方也总是抓紧时间,不知疲倦地学习《共产党宣言》等理论著述,从中汲取营养力量。
在延安时期,中共中央专门把《共产党宣言》等5本书指定为“干部必读书”,他更是结合中国革命实践潜心对照“取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始终关注着《共产党宣言》首译本的寻找。在全国第一届文代会上,周恩来当着代表们的面意味深长地说:“陈望道先生,我们都是您教育出来的。”
1975年1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上,身患癌症的他还关切